【巴黎恐袭后遗症】英国与欧盟分得开吗
作者:Kylie 来源:IDP诺思留学整理 2015-11-25
导读:巴黎恐袭案发生后,英国人脱离欧盟的呼声又高涨起来,52%选民支持脱欧。而在此之前希望留在欧盟的选民占55%。近日,卡梅伦政府也向欧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条件以便继续留在欧盟。究竟英国与欧盟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巴黎恐袭案发生后,英国人脱离欧盟的呼声又高涨起来,52%选民支持脱欧。而在此之前希望留在欧盟的选民占55%。近日,卡梅伦政府也向欧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条件以便继续留在欧盟。究竟英国与欧盟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不改革 我就走
英国与欧盟是分是合一直受世人关注。众所周知,英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与欧陆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令英国形成了“疏欧”乃至“疑欧”的深厚土壤。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英国一直持怀疑态度,至今仍未加入欧元区,它与欧盟的关系时常出现各种波折甚至是激烈的矛盾。从地缘上看,英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正源于此,英国相对于欧洲始终存有一种“异在感”和“边缘感”。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全球帝国地位,又让英国不愿被欧盟束缚,尤其是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和传统,极大影响了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和立场。
和我斗,呵呵。
英国最早加入欧共体也心不甘情不愿。早在法国与德国牵头成立欧共体之初,英国立马就牵头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抗衡,发现“实力不敌”之后才申请加入欧共体。然而,英国从“不介入”到“参与欧洲一体化”经历了太长的过程,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后来者”,也只能在法德“轴心”已经定下的大框架内角逐利益与争取影响力。换言之,欧盟成员国身份是英国在权衡利弊后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而非发自内心想要的,这就决定了英国不可能将欧盟置于其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位置。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英国与欧洲的关系曾说过:“我们和欧洲在一起,但从不属于欧洲”。这一名言在此次欧债危机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欧债危机爆发初期,一直回避欧元的英国政府,第一反应是“不参与”,主要表现对救助欧元区“问题国家”态度冷淡,置身事外。接下来的态度是“不同意”,反对和阻止成员国进一步向欧盟上交权力,对欧盟的危机救助计划时时设绊,处处掣肘。然而,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盟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欧元区实现统一的财政政策乃至社会政策,才是消除危机根源的长久之计。
欧盟目前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将英国边缘化。欧陆国家要求全方位深化一体化的呼声增强,这也意味着欧盟力量的重心开始向欧元区偏移,英国则在欧盟内部被逐渐边缘化。但欧盟加速一体化的方向和步骤显然与英国的自身利益相悖。因此,英国对此持消极甚至反对的立场。2015年9月上旬突然爆发难民危机,原本就对欧盟持怀疑立场的英国民众,在欧债危机肆虐欧洲大陆之际,对欧盟的前景愈加悲观,对英国被欧债危机拖入深渊的担忧也愈发强烈,“疑欧”观念正演变为“退欧”思潮。
目前英国还未脱离欧盟,因为总体看来双方合一利大于弊。尽管英国与欧盟之间存在如此多的分歧和矛盾,舆论也对“离婚”炒得沸沸扬扬,但如果就此分道扬镳,势必导致双方利益受损。在经济方面,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双方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一旦英国退出欧盟,不仅英国受损,欧盟其他成员国也将蒙受交易成本上升的巨大损失。在政治上,如果英国退出欧盟,英国在欧洲地位将更加被边缘化,全球影响力将受到极大压缩。而作为欧盟中的重要国家,英国退欧势必也会影响欧盟根基,甚至导致一体化事业分崩离析,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英国的未来离不开欧盟,而欧盟的发展亦离不开英国。基本可以肯定,在当前欧盟深陷经济和社会双重危机之际,英国与欧盟的大闹“离婚”,以“退欧”相要挟,其实是种心理战术,其目的是想逼欧盟其他成员国让步,同时满足本国“疑欧”与“脱欧”主义者的要求,争取英国本国及政府利益的最大化。英国与欧盟双方肯定要继续举行多轮谈判。妥协、让步、谈判是欧盟和德国的传统和优势,在面对英国退欧问题上,欧盟会尽量与英国达成妥协,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由此可见,英国保守党究竟与欧盟是分是合,还要经历多次双方利益和权利的谈判和妥协,目前形势还远未落定。欲了解更多英国政策和新闻,欢迎持续关注IDP诺思留学。IDP诺思留学免费咨询热线:4006-97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