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诈骗犯的招数和对象又有变化了。留学生成为了诈骗犯紧盯的对象,一些诈骗犯利用留学生是上网主流人群之一的特征,通过QQ、微信等多方面渠道窃取留学生的个人私密信息,并利用其骗取钱财。
诈骗手段之一:盗取留学生的QQ账号及其密码。众所周知,QQ是当前中国安装率颇高的社交软件之一。一些诈骗犯利用留学生通过QQ聊天时留下的信息进行窃取,并进行骗财。因为时差、国际通话费用高等原因,QQ、Skype、脸谱等即时通讯软件成了留学生与家长联系的最常用方式。相对于在国内上学的孩子,留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大都不错,家长对身处异国的孩子往往怀有更多担忧。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诈骗的黑手伸向了留学生和其家庭。据了解,为增加可信度,一些骗子在盗号之后并不会立即行骗,而是以各种方式引诱被盗号者进行视频聊天,并截取视频。骗子篡改密码后联系其家长,并播放视频假装视频聊天,以各种理由诱骗家长向指定账号汇款,家长看到视频之后,往往信以为真,不再打电话确认。
诈骗手段之二:通过盗取微信账号和密码在留学生的朋友圈进行骗钱。微信是留学生普遍使用的一种社交工具。当你在加好友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当心将骗子当成了好友。在德国留学的露露(化名)怎么也没想到,骗子竟然会盗取她的微信账号,并利用她的微信,从她国内的家人手中骗走16万元。因为换了新手机还没有换卡,露露一直用微信和国内的父母联系。一天,她父亲收到一条“露露”发来的微信信息,让给国内的一个农行账户转16万元。汇完钱后,父亲给她发了条信息,这时父女俩才恍然大悟:被骗了。“我的微信不知何时被盗了。因为我这两天也正好向家里要钱,没想到骗子就在这时候冒充我和家里人聊天,真是天衣无缝。”露露说。
诈骗手段之三:通过发网络链接地址,被点击后窃取个人信息。现在网络上的各种链接地址也不能乱点乱开,因为有的是病毒链接,点击之后专门窃取个人信息,从而骗财。程莹(化名)在刚到加拿大留学时,被QQ留学群里的“假留学生”骗走了8000元人民币。为了尽快了解新学校,她开学前就加进了一个当地的中国留学生群。一天,她收到群内一名“留学生”发来的消息:“我朋友参加一个比赛,能不能帮忙投个票?”她想都没想就点开了。未曾料到,这一点击,她的QQ号就被盗了。骗子浏览了程莹的聊天记录后,以她要学法语为由,向她在国内的母亲索要8000元。程莹的母亲信以为真,如数汇去了钱款。事后虽然报警了,但她还是没能追回那8000元。另外,因为留学生一般都在外租房,所以一些提供国外租房信息的论坛和网站就会被种植木马,浏览时,若电脑未装杀毒软件或防火墙不给力,便会被感染。此外,QQ留学生群也是网络病毒高发区,盗号者伪装成留学生进入,以“比赛投票”、“分享照片”等名义在群里发送“钓鱼网站”的链接,引诱留学生上钩。
随着诈骗手段的升级,留学生们防诈骗的意识也要逐步提升,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当网络能带给人便利的同时,网络带来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存在,尤其是留学生大都是在校学生,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留学生家长也因为孩子在异国求学生怕孩子不安全,于是容易被诈骗招数欺骗,所以还是要随时保持警惕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