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考试不限次数高分未必录取
美国的大学招生都是自己出题,后来发现这样做缺乏一个可供比较的标准,于是一种以测试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考试SAT便应运而生,到今天已经成了事实上的“高考”。
SAT基础考试至少每两个月就可以考一次,一次45美元,不限次数。直到你觉得没必要再考了,就从这些考试成绩里选分数最高的,寄给申请的学校。
SAT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沙和海滩的关系与以下哪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似:猫和猫须;狗和骨头;树和森林;足球和曲棍球;衣服和鞋子。试题类似于智力题,因此,考场上常常会看见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在那里“小试牛刀”。
不过,成绩好并不能保证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除了SAT成绩之外,学生申请大学时还须提供自己在高中的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等。
英国:拿平时成绩说话面试还考情商
英国的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如果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则还必须在高中学习两年,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做准备。英国高考全都依赖这两年的成绩和表现的点滴积累,不像国内一次论成败。
学生在两年中的考试成绩都将按比例被计入总成绩,得出的最终结果还将划分等级。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总成绩申请大学和专业。在考试前两周,英国学校会放假,让学生回家自己复习,学校教师不搞什么猜题或复习提要等活动。
英国顶级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并不把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每年都会对申请者进行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情商,而且面试的题目常常花样百出。
韩国:不算总分高考日寺庙香火旺
韩国的高考叫做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如果没有考上,或者考上了自己不愿意念的大学,可以再学习一年,韩国人管这样的学生叫再修生,就是中国的复读生。在韩国,再修是很普遍的。为了进入首尔大学,有的学生就敢再修、三修,甚至四修,一直修到考上为止。整个韩国社会都会围着高考转。考试那几天,不光寺庙里香火旺,高一高二的师弟师妹们还要举标语、喊口号为考生加油打气。此外,韩国大学入学考试不计算总分,而是把科目成绩按一定比例转换为9个等级,各大学将根据各科目考试等级招收学生。
日本:要经历两次考试
日本高考有两次,第一次是1月下旬,第二次考试时间是每年的二三月,由各大学自己出题目。两次考试都合格了才能顺利进入大学。
澳大利亚:看重高中成绩
澳大利亚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定大学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