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带来的危机感涤荡美国的大街小巷,相对于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身处美国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则多了一种选择:回国。
“最近批‘海归’回国档签到手都软了!一天8个小时一直签,我正在思考更有效率的做法。”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归国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深有感触。与此同时,长三角人才机构近期接待“海归”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一股“海归”热正在兴起。
海外人才就业受阻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和美国经济衰退,华人回国创下了空前的纪录。
据报道,中国教育部预期今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2004年的2.5万人增加1倍。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截至11月,2008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总人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归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准备到银行上班的周先生的经历就是金融危机的写照。“5年前,我去国外学习金融,曾梦想去华尔街上班。现在,我回来了。”今年11月初刚从美国回来上海的周先生说,在此之前,他曾在美国有过一段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最新给出的合约无论是薪水还是职位都不太理想,他最终选择了回国。在复旦大学读MBA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不少同学出国留学,最近也陆续回国就业。
目前在上海一家医院上班的张博士也于11月从德国留学回来,虽然非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他和身边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张博士学的是理科,也算是科研人员,基本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的一些朋友就没那么幸运,美国投行的先后倒闭,华尔街的金融人才首先流向了欧洲,这导致在欧洲落户的金融人才和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情形不容乐观,张博士身边一些学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朋友正在考虑转行或者回国。
业内人士称,此次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美国的居民大多会将储蓄放在私人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失败对于那些即将退休的居民来说,损失严重,年轻人也开始节省开支。一些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干脆去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领域找工作,有的人虽然留在美国工作,但大家长期在美国安营扎寨的观念或多或少改变了。欧洲的情况稍好些,但欧洲人平常没有什么储蓄,他们也开始担心过去平淡安稳的生活会突然改变。
长三角筑巢引“海归”
“中国要海归,海归更需要中国!”中软国际公司副总裁林惠春表示,金融海啸令许多人美国梦碎,现在是回中国圆梦的大好时机。话虽如此,不少海外留学生担心回国之后找不到工作,陷入“守住美国梦”与“回中国圆梦”之间难以抉择的困境。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创业的留学人员造成影响已是事实。为了应对危机 ,12月7日,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发出倡议,联合长三角地区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企业,共同召开“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联合会议”,由此启动建设长三角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
据介绍,目前长三角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具有4大特点: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处于初创期,80%的企业资本在20万元以下,只有5%的企业处于成熟期,25%的企业赢利。二是企业基本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技术水平高。三是具有高科技企业创新优势。四是不断拓展长三角市场,区域内互相融合。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吴孟余表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长三角地区留学人员企业和园区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包括缺乏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与所在地经济缺少融合,尚未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园区之间缺乏交流等。
在江苏南京市高新区,短短3年间50多名海归聚集,使高新区成为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构筑起了南京市医药生物外包业的新高地。中国国内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疫苗、国内第一个将纳米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全新药品、亚洲最大生物医药动物实验室……这一个个创业成果不仅证明了海归人才将科技产业化的巨大潜力,更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加油提速。
多年从事出国留学和留学生回国服务的袁天祜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提供了优惠措施,例如推荐就业机会,提供创业条件等。对于高层次的留学人才,想要创业,在经过省人事有关部门审核后,可以进驻留学创业园,提供低租金的办公场所,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还可以得到扶持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