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随着留学热潮的来临,近年来专业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也增长迅速。但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器重的“海归”相比,如今他们不再是高素质人才的代名词,接受过国外教育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平民化。
数量 供大于求
就像如今的大学生一样,“海归”的数量已经突破供求平衡的极限。相比“中国制造”的大学生,不少“海归”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缝中。
上周刚刚归国的胡小姐其实已经在国外实习了近两年,但是由于实习的电视台没有预算再聘请一名新员工,因此她只能回国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我在澳大利亚读的是传媒方面的专业,回国发现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接连应聘了几家广告公司后,胡小姐有些失望,攥着澳大利亚三流大学的文凭,她根本没有一点优势,反而被企业频频婉言谢绝。“HR甚至告诉我,公司不会高薪聘请性价比极低的员工,如今揣着洋文凭的求职者数量众多,我这样的并不稀奇。”原来指望着在国内找一份高薪工作,弥补出国留学费用给家庭造成的重大经济负担,如今胡小姐却只能把期望薪资水平一降再降,以求尽快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据相关部门统计,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数量激增。“本来留学生人数就在连年增长,现在回国比例即便只增加1%,就是几万人啊。”某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曹先生认为,目前国内“海归”的数量增速较快,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海归”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几年前那么旺盛。此外,在他看来,原先“海归”的英语口语优势也渐渐不那么明显。“随着国内大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海归’要找到符合期望值的工作就更难了。”
质量 参差不齐
不过,曹先生认为,“海归”的质量仍然是决定他们前景的关键所在。“如今,出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热潮,很多家长甚至会让孩子从初中、高中开始,就去海外接受教育,以获得更多的机会,申请到国际一流的学府。”他指出,目前要判断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孰优孰劣仍为时过早,不过家长重视孩子留学学校的档次,却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Jones是沪上某家企业的前台行政人员,但是公司里很少有人知道她曾出国攻读了一个文学学士。“高中毕业那年,我高考没有考好,只上了二本的录取分数线。父母最后决定让我去出国。”Jones表示,由于临时决定出国读本科,自己毫无心理准备,突击考的雅思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折腾了半年后,就去国外从语言学校读起,最后申请到一所大学。“花了几十万,辛辛苦苦地读了一个文凭回来,结果求职依旧很难。”
专家建议,留学生在自主申请留学或者选择留学中介机构时要特别慎重,尽量参考那些具有行业丰富经验机构的信息。“一般这些相对权威的机构,对当地留学市场了如指掌,也能提供最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据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欧美热门国家的留学生最大生源地和出口国。“中国留学生未来机会更多,选择也更为丰富。”
优势 国际视野
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曹先生指出,虽然“海归”的就业前景大不如前,但是只要端正留学心态,在留学出国期间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海归”的优势仍然会非常突出。“出国留学就是一种阅历,它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国际化视野。”曹先生认为在有国际化需求的企业中,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海归”优势明显,而在择校环节,其实就已经打下了基础。
据统计,国外的私立大学最受中国学生欢迎。以美国为例,闻名遐迩的常春藤学校都姓“私”,这些优秀大学在学术成就、教育声望上整体超过了公立大学。“但是,除了这些极优秀的高等学府外,不少私立学校却是二、三流的院校。”曹先生表示。
“几年前,我接触到一名去康奈尔大学留学的学生。今年年初他刚回国就已经被一家著名的企业聘请为区域经理。”曹先生介绍,由于这名留学生在外国具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加上国际化的专业背景和视角,轻而易举地就脱颖而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海归’不仅对跨文化环境更了解,而且他们既熟悉当地市场,根基又在国内,人才风险相对较低。”显然“海归”群体还是有语言和人力成本双重竞争优势。